網上法律咨詢追款靠譜么?

一、工程款給不給該怎么投訴,法律上的相關規(guī)定是什么?
專業(yè)分析
一是仲裁,即就工程款拖欠具體事項到仲裁機關,請求仲裁。仲裁和協(xié)商、調解相比,雖成本較高,但卻具有法律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當事人可以直接提請法院予以強制執(zhí)行。二是訴訟,即向法律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工程款。這兩種方式雖然具有法律強制執(zhí)行效力,但程序較多,時間較長,多數單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愿采用。但如果決定采用,一定要準備充分的證據。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文字資料。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二、法訴通知短信靠譜嗎
不靠譜的。一般情況下,法院不會給你打電話,發(fā)短信,只會給寄傳票。但是特殊情形,比如說案件按照簡易程序審理,若法官通過短信方式通知當事人,你可以撥打通知的法院的電話或者親自到法院詢問來核實情況是否屬實。
三、網購投訴,法律上是如何確定的新網購投訴如何處理
專業(yè)分析網絡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網上購物,網絡交易已經跟消費者的生活密切相聯,但是據接到網購的投訴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退貨難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五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因條款太籠統(tǒng),一些消費者購物后,感覺質量不好,需要退貨,商家不給退;還一些消費者購物后,感覺質量不好,退了幾次,雖然退掉落了但過程太麻煩,退過一次也就不退了;再還有一些消費者弄不清具體該怎么退,多少限可以退,怕不符合退貨條件,又給退回來了,太折騰人,也就不退了。
(二)保密難消費者在網上消費的同時需要登記自己的個人信息,包括電話號碼、身份證號、銀行賬號、通訊地址等等,這樣就將消費者的個人保密信息暴露給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導致一些不法分子盜取消費者信息,進行電話、網絡等營銷活動,騙取消費者信息進行欺騙、榨取等不法行為。正因為沒有嚴肅的法律來制裁這些隨意透露消費者信息的商家,使這些商家不負責任把消費者的信息隨意透露給不法分子。
(三)舉證難網購過程中很多證據都是電子形式的,很容易銷毀,可能促銷的時候一種說法,之后頁面就修改了。網絡商品一旦出現質量糾紛,買家根本沒有能力來證明商品質量和交易真實性。一些充值卡類虛擬商品交易是網購交易糾紛的高發(fā)地帶之一,一旦虛擬定商品發(fā)生交易糾紛后,因為沒有實物憑證,很難取證,導致交易糾紛處理的困難。另外,一些電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才產生問題,增加了舉證的難度。
【溫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問題,細節(jié)、證據不同,答案也會不同,建議咨詢律師,獲得專業(yè)解答!
引用法規(guī)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五條
四、電商平臺欺騙消費者如何投訴,法律怎樣規(guī)定
電商平臺欺騙消費者投訴可以撥打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投訴,或者向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投訴材料應包含以下,投訴方和被投訴方的基本信息,包括投訴方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被投訴方的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聯系電話等。損害事實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過程及與經營者協(xié)商的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guī)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溫馨提示】更多法律知識請關注聽律網網,
27萬+注冊律師日??破辗筛韶洠舢斍坝屑值姆蓡栴},可以點擊一對一快速咨詢律師,從專業(yè)角度給你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一條
五、告一個人詐騙,需要什么證據,法律上該如何規(guī)定?
告一個人詐騙需收集以下證據證明詐騙犯罪事實需要對方虛構事實和受騙付款的證據,以及向對方索要對方不給或失去聯系的證根據等。詐騙罪人證物證都要有,證據不充分不能隨隨便便定罪,且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