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事務 > 正文內(nèi)容

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適用訴訟時效嗎

法律咨詢網(wǎng)2023-06-28 01:16:00合同事務1008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適用訴訟時效嗎

一、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適用訴訟時效嗎

1、當事人請求撤銷合同不適用訴訟時效。

2、在可撤銷合同法律關系中,主要涉及三種請求權其中之一是申請撤銷合同請求權,撤銷合同請求權為形成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但適用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

3、《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條
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xù)期間,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chǎn)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guī)定。存續(xù)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4、另外關于當事人要行使合同撤銷權的,根據(jù)《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nèi)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fā)生之日起五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引用法規(guī)
[1]《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九條
[1]《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一條

二、可撤銷合同的情形,可撤銷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一、可撤銷合同的情形可撤銷合同,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實,通過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jīng)生效的意思表示歸于消滅的合同??沙蜂N合同必須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可撤銷條件的合同。
二、《民法典》規(guī)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br/>二、可撤銷合同撤銷權的行使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是指當具體的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可撤銷條件的情形下,合同當事人所取得的權利。撤銷權的行使必須是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起撤銷權之訴,而不能單方面直接向對方行使。但可撤銷權是有期限限制的,超過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該權利消滅。
根據(jù)《民法典》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合同被撤銷后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可撤銷合同是否雙方都有撤銷權,有沒有法律規(guī)定

法律咨詢解答
不一定??沙蜂N合同雙方不一定都有撤銷權,重大誤解、顯失公平而訂立的合同,合同雙方當事人均有權請求變更或撤銷;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違背對方真實意愿而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享有撤銷權,而欺詐方,脅迫方或者乘人之危者無權請求變更或撤銷?!睹穹ǖ洹返谝话偎氖邨l,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tài)、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相關法律規(guī)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引用法規(guī)
[1]《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2]《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3]《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九條
[4]《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條
[5]《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一條
[1]《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四、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在什么時候行使,有時間限制嗎

1、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為1年,其起算點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
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與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賦予了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非是無時間限制的權利,它有著法律規(guī)定的行使期間。如果撤銷權人在該期間內(nèi)未行使撤銷權,則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存在撤銷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

2、《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條 【撤銷權的消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nèi)、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fā)生之日起五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引用法規(guī)
[1]《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條
[2]《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五、欺詐方有沒有申請撤銷合同的權利,有沒有法律規(guī)定

欺詐方?jīng)]有申請撤銷合同的權利。簽訂合同時欺詐方以欺詐手段使受欺詐方違背真實意思的,受欺詐方可以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阅读剩余的21%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razor-magic.com/news/article/19289.html

“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適用訴訟時效嗎” 的相關文章

技術開發(fā)合同模板有哪些?

技術開發(fā)合同模板有哪些?

一、技術開發(fā)合同模板有哪些? 須寫明雙方當事人姓名以及法定代表人姓名。當事人雙方需要是協(xié)商一致簽訂合同,并對于項目名稱,技術開發(fā)項目在國內(nèi)外的現(xiàn)狀和趨勢,開發(fā)成果中技術經(jīng)濟指標或投資總額進行填寫。也要寫清雙方的責任劃分以及違約責任,還需要寫明技術成果的歸屬以及合作中的風險承擔,最后需雙方當事人蓋章簽...

合同標的指示交付成立條件有哪些?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合同標的指示交付成立條件有哪些?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一、合同標的的指示交付成立條件有哪些,有沒有法律依據(jù) 合同標的指示交付成立條件有當事人必須要有轉讓所有權的合同,同時讓與人應將所有權的轉讓事實通知實際占有人,這樣才能確定指示交付才會成功,而且所簽訂的合同才會存在法律的效力。二、申請支付令有哪些規(guī)定,有沒有法律規(guī)定 律師解答申請支付令的規(guī)定為債權人請...

同時履行抗辯權什么是同時履行,構成要件是什么?

同時履行抗辯權什么是同時履行,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什么叫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構成要件 一、什么叫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又稱為“契約不履行的抗辯權”,是指在法律或合同未規(guī)定或約定哪一方當事人應先為履行的前提下,雙務合同任一方當事人在對方開始履行或提出履行之前,可拒絕履行己方所負擔合同義務的權利。同時履行的抗辯權是合同履行中的重要...

根據(jù)合同法,協(xié)議的先后效力如何確定?

根據(jù)合同法,協(xié)議的先后效力如何確定?

一、根據(jù)合同法協(xié)議的先后效力怎么確定,具體是怎么規(guī)定的 對于協(xié)議的先后效力這個問題,有可能先簽署的合同有效,也有可能后簽署的合同有效。對于兩者都有效的情形,且兩者有沖突,則以后簽署的為準。如果后簽署的是對簽署在前協(xié)議的補充,則兩者都是有效的。二、先后協(xié)議效力如何確定   先后協(xié)議效力確定方式如下  ...

未經(jīng)夫妻同意贈與合同有效嗎

未經(jīng)夫妻同意贈與合同有效嗎

一、未經(jīng)夫妻一方同意贈與合同有效嗎 1、單方贈送夫妻共同財產(chǎn),贈與行為的效力處于待定狀態(tài)。2、如果贈與物是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是一種不分份額的共同共有,按照法律對于共同共有財產(chǎn)的規(guī)定,處分共有財產(chǎn)需要全體共有人的同意,即夫妻雙方的同意。3、夫妻單方面將共有財產(chǎn)贈與的,需要另一方配偶進行確認,在其同意贈與...

合同違約時,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是否可以同時主張?

合同違約時,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是否可以同時主張?

一、合同違約后,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以同時主張嗎 1、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時候,可以同時主張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民法典規(guī)定,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適當減少。2、法律依據(jù)《...